第二章:忠孝難兩全 家書抵萬金(——歸家遠行)
關燈
小
中
大
寧海城中,風雨大作,徐慕出診歸來,心事重重。小滿問道:“一臉木訥,怎麽了?遇著什麽煩心事了?”他依舊愁眉不展,小滿急道:“你倒是快說嘛!”徐慕緩緩道:“我,我想大哥了!”小滿微微松了一口氣,走上前,將他身上的藥箱卸下,撫慰道:“大慕哥。吉人自有天相。”她沏了一杯茶,遞給徐慕:“你……怎麽會突然想起他?”
徐慕喝了一口茶,回憶道——
杜鵑山下,雨後初晴,江風清鷺,晚霞迷人。山腳有一個小村,村裏住著一對“父女”,原是“銀城”德興人。嘉靖十四年,一路北上逃難至寧海,方才安穩落腳,相依為命。“父親”的個子很矮,鄰裏村民都叫他老王,老王女兒出落得漂亮,貌美年芳,滿村皆知。
老王原名王長青,年過不惑,原本家道豐裕,娶有一妻崔氏,替其生有一女,卻先他而去,父女兩相依為伴,日子還算可以。那年瑤民起義,波及德興,一家人安生不牢,商榷之後,還是收拾了細軟家產,隨著中百姓曉夜奔走,一路往浙江而來。剛至常山,只聞身後傳來一陣喊聲,原是潰敗的士兵,只因這些士兵無人管教,目無軍紀,竟如綠林賊莽一般,搶掠百姓財帛子女,甚至殺害無辜。如山的潰兵,亂軍之中,王長青為了保護這一包家財,被急了眼的士兵打暈,醒來之後,不見了女兒,尋了數日,皆無音訊。
尋至衢州城外一家村店,吃了些粗糲之糧,方欲離開,只聞一女抽泣。王長青尋聲覓跡,只見一個女童,單衣蓬首,蜷縮在墻角,細細一看,雖然不是自己女兒,年紀卻也相仿,動了惻隱之心:“這孩子想必也是遭難的。”便上前聞其來歷,果真如是。一路下來,王長青隨著逃難的百姓,邊逃亡邊尋找著女兒,在常山,衢州等地尋了幾年,皆無果,便北上尋女,直到尋累了,在寧海安置下來。將身邊的那個女孩認作女兒,待她如親生。
時光荏苒,歲月如流。王長青漸漸習慣被周圍村民叫做老王,女兒小蕾也愈發亭亭玉立。一日,小蕾在蘇街賣完織布,天色已晚,只覺腹中饑餓,便買了幾塊賣桂花糕充饑,身旁一酒肆內,有一婦女目不轉睛地盯著她。小蕾離去,她又遠遠相隨,尾隨及家。
那婦人站在門首,不願離去,老王見其舉止詭異,便出門問道原由,細細相敘,婦人道:“……小女與我失散多年的女兒同名,且容貌相似,何況如王恩人所言,她身上確實墜著的那塊翡翠明玉……”老王聽罷,不禁眼角濕潤,將自己在常山失散親女,及衢州城遇見小蕾之始末,細細講與。那婦人含淚道:“王恩人,今日天色已晚,家中小女不見我回去,必會著急,我……我明日再來。小蕾背上有三顆大痣,恩人今晚不妨留意一番,如此便知是否是我苦尋之人。”那晚,老王留心了小蕾背上的胎痣,再合著那婦人之言,不免感慨,心想到養了多年的女兒將被他人認領,中不滿覺得淒慘。
到了第二日,那婦人領著自家女兒來至老王家中,老王出門相迎,見了婦人女兒之後,不禁流下了淚水。原來,婦人之女,正是自己失散多年,苦尋了多年的女兒——蓓兒。自從常山失散,蓓兒尋父不著,被那婦人救下,那婦人來寧海投靠遠親,蓓兒也隨她至此,隨後便認她做了母親。誰知如今,這兩對走散的離人,相逢如是,也算是天緣湊巧。彼此互換了女兒,相抱痛哭著,自後兩家人來往不絕。
天公巧弄,這事兒遠傳鄰裏,遠近盡知。
那日,徐慕出診回來,稍感乏力,正巧在老王家附近一家茶樓歇息,與酒肆閑聊之際,聽聞此事。他替老王高興之餘,不免想起了多年沒有音訊的哥哥,心中甚是感傷:“真是老天爺眷顧,好人有好報!”小滿感慨道:“大慕哥,好人當然有好報呀,爹爹常說做人要心存善念,知曉感恩。”徐慕點點頭。
那日下午,他回至徐家,更是掛念徐盛。“慕兒,你怎麽回來了!哎呦,你看,都變瘦了,最近是不是很辛苦啊?”素絹上前,拍了拍他身上的塵土:“都這麽大人了,還那麽邋遢。你這樣,小滿還看得上嗎?”徐明一個勁地咳嗽。
柴房幾近空空,徐慕換上破布衣,拿起柴刀:“爹,娘,我上山去砍些木柴來。”
已近黃昏,村中風煙四起,裊裊不絕。素絹哭著跑進屋來,徐明一驚:“娟兒,這是怎麽了?”素絹哽咽道:“徐……徐……你兒子他,他……”徐明急道:“是不是慕兒出事了?”素絹哽咽著,徐明愈發著急:“你……你倒是快說啊!”話音剛落,只見一人緩緩掀簾而入,徐明與其對視,不禁老淚縱橫,那男子撲通跪地:“爹!娘!孩兒不孝!”正巧,徐慕砍柴而回,他掀開門簾,見著此情此景,不禁含淚激動道:“哥!真的是你嗎?”離家五年的徐盛,已是徐家最深沈的牽掛。
徐明抹了抹淚,上前攙扶起徐盛,哽咽道:“兒啊!我的好兒啊!你還活著啊,你還活著啊……”徐盛泣淚道:“孩兒不孝……孩兒不孝……”徐明哽咽著:“你活著,就是對我最大的孝順啊!我的兒啊……”徐盛不能一語,抱著父親直哭。徐慕扶著已是淚人的素絹,聲帶哽咽:“娘,哥回來了,我們不哭,不哭,多好的事兒啊。”素絹道:“盛兒啊,這些年你受苦了啊,都是為娘的錯啊,娘對不起你啊……”徐盛走到母親身旁,自責道:“娘,盛兒不孝,這些年,讓你們牽腸掛肚,我卻,我卻連一份書信都沒……我……”徐慕抹著淚:“哥,爹,娘,你們都別說了。不管怎麽說,哥回來了,今兒是我們一家人團聚的日子,應該高興才是,我去弄些酒菜。哥,你等著我,我去去就回。”徐盛回道:“小慕,不必了,我已經很久很久沒吃過爹娘做的菜了,家裏的飯菜,最是懷念,最是好。”徐慕笑道:“好,我這去生火,這就去生火。哥,你先坐會兒,和爹娘好好敘敘。”
那晚,徐盛將這些年的種種經歷都說與徐明,徐明感慨道:“兒長大了!”素絹道:“盛兒啊,回來了,就別走了。早日成家立業吧。外面風風雨雨,打打殺殺……為娘心疼……”徐盛垂下眸子:“爹,娘,不瞞爹娘,路途遙遠,三日後,孩兒定要起身前往大同。”他微微慚愧道:“孩兒曾下立誓言,為我大明,為了朝廷,為報江大人知遇之恩,必當鞠躬精粹,死而後已。如今韃靼殺我大明子民,邊患可危,我怎能……”家人幾番相勸,甚是不舍,徐盛卻堅決如初,一時間,大家都沈默了。
屋外犬吠不止,只聞徐明道:“盛兒啊,爹娘別無他求,只希望你這輩子能安安穩穩,平平安安的過。你長大了,無論你決定是什麽,爹娘都會在寧海等你回來。”徐盛噙著淚:“爹,娘,孩兒不孝。”徐明起身,拍了拍徐盛的肩膀:“好了,好了。大丈夫志在遠方,自當要精忠報國,有所擔當。”徐慕深吸了一口氣,緩緩道:“哥,一定要多來些書信,這樣,我和爹娘才會放心。”徐盛只是點頭,心如刀割一般的痛。
臨別前夜,徐慕問道徐盛:“哥,這些年,你為何不來一份書信。莫說爹娘,為弟也甚是牽掛,時常夜半驚醒。”徐盛慚愧道:“行軍打仗,腦袋都是提在腰間,說不定此去大同……”他沈默了一會兒:“小慕,我曾以為,時日久了,爹娘就會把我漸漸淡忘,這才沒有寄來一封書信,可是,我錯了……大錯,特錯。”徐慕傷心道:“哥,你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。家裏有為弟的在,你大可不必牽掛。”徐盛慚愧道:“好弟弟。果然不是當年那個哭鼻子的小子了,為兄慚愧,只能讓你替為兄多盡一份孝心了。”那晚,兄弟兩一番長談,徹夜未眠。同為徐家子,人生之路,卻是如此不同,世事弄人,可兄弟情深,卻未曾有違。
三日後,日近正午,又是離別。徐盛上馬,對視著親人,不禁垂下了眼簾:“爹娘,孩兒走了,切勿思念。”他含著淚水,又一次離鄉而去。那遠去的背影再一次印刻在徐家人的心中。來也匆匆,去也匆匆,覆別匆匆,懷傷重重,山長水遠,家書萬金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徐慕喝了一口茶,回憶道——
杜鵑山下,雨後初晴,江風清鷺,晚霞迷人。山腳有一個小村,村裏住著一對“父女”,原是“銀城”德興人。嘉靖十四年,一路北上逃難至寧海,方才安穩落腳,相依為命。“父親”的個子很矮,鄰裏村民都叫他老王,老王女兒出落得漂亮,貌美年芳,滿村皆知。
老王原名王長青,年過不惑,原本家道豐裕,娶有一妻崔氏,替其生有一女,卻先他而去,父女兩相依為伴,日子還算可以。那年瑤民起義,波及德興,一家人安生不牢,商榷之後,還是收拾了細軟家產,隨著中百姓曉夜奔走,一路往浙江而來。剛至常山,只聞身後傳來一陣喊聲,原是潰敗的士兵,只因這些士兵無人管教,目無軍紀,竟如綠林賊莽一般,搶掠百姓財帛子女,甚至殺害無辜。如山的潰兵,亂軍之中,王長青為了保護這一包家財,被急了眼的士兵打暈,醒來之後,不見了女兒,尋了數日,皆無音訊。
尋至衢州城外一家村店,吃了些粗糲之糧,方欲離開,只聞一女抽泣。王長青尋聲覓跡,只見一個女童,單衣蓬首,蜷縮在墻角,細細一看,雖然不是自己女兒,年紀卻也相仿,動了惻隱之心:“這孩子想必也是遭難的。”便上前聞其來歷,果真如是。一路下來,王長青隨著逃難的百姓,邊逃亡邊尋找著女兒,在常山,衢州等地尋了幾年,皆無果,便北上尋女,直到尋累了,在寧海安置下來。將身邊的那個女孩認作女兒,待她如親生。
時光荏苒,歲月如流。王長青漸漸習慣被周圍村民叫做老王,女兒小蕾也愈發亭亭玉立。一日,小蕾在蘇街賣完織布,天色已晚,只覺腹中饑餓,便買了幾塊賣桂花糕充饑,身旁一酒肆內,有一婦女目不轉睛地盯著她。小蕾離去,她又遠遠相隨,尾隨及家。
那婦人站在門首,不願離去,老王見其舉止詭異,便出門問道原由,細細相敘,婦人道:“……小女與我失散多年的女兒同名,且容貌相似,何況如王恩人所言,她身上確實墜著的那塊翡翠明玉……”老王聽罷,不禁眼角濕潤,將自己在常山失散親女,及衢州城遇見小蕾之始末,細細講與。那婦人含淚道:“王恩人,今日天色已晚,家中小女不見我回去,必會著急,我……我明日再來。小蕾背上有三顆大痣,恩人今晚不妨留意一番,如此便知是否是我苦尋之人。”那晚,老王留心了小蕾背上的胎痣,再合著那婦人之言,不免感慨,心想到養了多年的女兒將被他人認領,中不滿覺得淒慘。
到了第二日,那婦人領著自家女兒來至老王家中,老王出門相迎,見了婦人女兒之後,不禁流下了淚水。原來,婦人之女,正是自己失散多年,苦尋了多年的女兒——蓓兒。自從常山失散,蓓兒尋父不著,被那婦人救下,那婦人來寧海投靠遠親,蓓兒也隨她至此,隨後便認她做了母親。誰知如今,這兩對走散的離人,相逢如是,也算是天緣湊巧。彼此互換了女兒,相抱痛哭著,自後兩家人來往不絕。
天公巧弄,這事兒遠傳鄰裏,遠近盡知。
那日,徐慕出診回來,稍感乏力,正巧在老王家附近一家茶樓歇息,與酒肆閑聊之際,聽聞此事。他替老王高興之餘,不免想起了多年沒有音訊的哥哥,心中甚是感傷:“真是老天爺眷顧,好人有好報!”小滿感慨道:“大慕哥,好人當然有好報呀,爹爹常說做人要心存善念,知曉感恩。”徐慕點點頭。
那日下午,他回至徐家,更是掛念徐盛。“慕兒,你怎麽回來了!哎呦,你看,都變瘦了,最近是不是很辛苦啊?”素絹上前,拍了拍他身上的塵土:“都這麽大人了,還那麽邋遢。你這樣,小滿還看得上嗎?”徐明一個勁地咳嗽。
柴房幾近空空,徐慕換上破布衣,拿起柴刀:“爹,娘,我上山去砍些木柴來。”
已近黃昏,村中風煙四起,裊裊不絕。素絹哭著跑進屋來,徐明一驚:“娟兒,這是怎麽了?”素絹哽咽道:“徐……徐……你兒子他,他……”徐明急道:“是不是慕兒出事了?”素絹哽咽著,徐明愈發著急:“你……你倒是快說啊!”話音剛落,只見一人緩緩掀簾而入,徐明與其對視,不禁老淚縱橫,那男子撲通跪地:“爹!娘!孩兒不孝!”正巧,徐慕砍柴而回,他掀開門簾,見著此情此景,不禁含淚激動道:“哥!真的是你嗎?”離家五年的徐盛,已是徐家最深沈的牽掛。
徐明抹了抹淚,上前攙扶起徐盛,哽咽道:“兒啊!我的好兒啊!你還活著啊,你還活著啊……”徐盛泣淚道:“孩兒不孝……孩兒不孝……”徐明哽咽著:“你活著,就是對我最大的孝順啊!我的兒啊……”徐盛不能一語,抱著父親直哭。徐慕扶著已是淚人的素絹,聲帶哽咽:“娘,哥回來了,我們不哭,不哭,多好的事兒啊。”素絹道:“盛兒啊,這些年你受苦了啊,都是為娘的錯啊,娘對不起你啊……”徐盛走到母親身旁,自責道:“娘,盛兒不孝,這些年,讓你們牽腸掛肚,我卻,我卻連一份書信都沒……我……”徐慕抹著淚:“哥,爹,娘,你們都別說了。不管怎麽說,哥回來了,今兒是我們一家人團聚的日子,應該高興才是,我去弄些酒菜。哥,你等著我,我去去就回。”徐盛回道:“小慕,不必了,我已經很久很久沒吃過爹娘做的菜了,家裏的飯菜,最是懷念,最是好。”徐慕笑道:“好,我這去生火,這就去生火。哥,你先坐會兒,和爹娘好好敘敘。”
那晚,徐盛將這些年的種種經歷都說與徐明,徐明感慨道:“兒長大了!”素絹道:“盛兒啊,回來了,就別走了。早日成家立業吧。外面風風雨雨,打打殺殺……為娘心疼……”徐盛垂下眸子:“爹,娘,不瞞爹娘,路途遙遠,三日後,孩兒定要起身前往大同。”他微微慚愧道:“孩兒曾下立誓言,為我大明,為了朝廷,為報江大人知遇之恩,必當鞠躬精粹,死而後已。如今韃靼殺我大明子民,邊患可危,我怎能……”家人幾番相勸,甚是不舍,徐盛卻堅決如初,一時間,大家都沈默了。
屋外犬吠不止,只聞徐明道:“盛兒啊,爹娘別無他求,只希望你這輩子能安安穩穩,平平安安的過。你長大了,無論你決定是什麽,爹娘都會在寧海等你回來。”徐盛噙著淚:“爹,娘,孩兒不孝。”徐明起身,拍了拍徐盛的肩膀:“好了,好了。大丈夫志在遠方,自當要精忠報國,有所擔當。”徐慕深吸了一口氣,緩緩道:“哥,一定要多來些書信,這樣,我和爹娘才會放心。”徐盛只是點頭,心如刀割一般的痛。
臨別前夜,徐慕問道徐盛:“哥,這些年,你為何不來一份書信。莫說爹娘,為弟也甚是牽掛,時常夜半驚醒。”徐盛慚愧道:“行軍打仗,腦袋都是提在腰間,說不定此去大同……”他沈默了一會兒:“小慕,我曾以為,時日久了,爹娘就會把我漸漸淡忘,這才沒有寄來一封書信,可是,我錯了……大錯,特錯。”徐慕傷心道:“哥,你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。家裏有為弟的在,你大可不必牽掛。”徐盛慚愧道:“好弟弟。果然不是當年那個哭鼻子的小子了,為兄慚愧,只能讓你替為兄多盡一份孝心了。”那晚,兄弟兩一番長談,徹夜未眠。同為徐家子,人生之路,卻是如此不同,世事弄人,可兄弟情深,卻未曾有違。
三日後,日近正午,又是離別。徐盛上馬,對視著親人,不禁垂下了眼簾:“爹娘,孩兒走了,切勿思念。”他含著淚水,又一次離鄉而去。那遠去的背影再一次印刻在徐家人的心中。來也匆匆,去也匆匆,覆別匆匆,懷傷重重,山長水遠,家書萬金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